调研工作

全州县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问题研究

日期:2017-01-04  |  点击量:93 次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通过改革、发展、稳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这是党依靠人民、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积极性的结果。但是,在这伟大的进程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表现为由各种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也是大量增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更要发扬我党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此,就结合我县的一些做法,对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上下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89亿元,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150.95亿元,增长22.0%;组织财政收入6.48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8亿元,增长2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亿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400元和10553元,增长6.7%和10.0%。金融机构存贷比上升至54.4%,比2014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全市公布的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有9项指标增幅居全市前3位,其中5项排前2位。全区第十二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全区水果电子商务暨产业发展(桂林)现场培训会等系列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

     二、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实施“党群连心户”工程,拓展结对帮扶渠道,延伸服务角触,实现服务无缝隙、全覆盖。针对村级组织出现了权责不对等、服务半径过大、基层党员干部和服务对象比例失衡等问题。基层干部分身乏术、力不从心以及农村基层干部“跳独脚舞”、“坐冷板凳”等。为此,通过不断的探索、调研、总结、提炼,在广大农村中设置“党群连心户”,即通过“两荐一定”(党员自荐、群众推荐、支部议定或党员大会议定)方式,把农村中的致富带头人、离任村干、优秀的年轻党员、群众信任度高威望高的老党员等选聘为“党群连心户”,每个“党群连心户”自愿联系10-20户普通农户。目前全县共有“党群连心户”2900多户,联系群众35000多户。通过“党群连心户”充分发挥“七员”职责作用(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致富带头员、工作监督员、民情反馈员、民事代办员和村容整治员),重点给予结对联系户在思想上、技术上、资金上、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之路。同时全面推行“党群连心户”列席村“两委”重大决策决议,提高群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通过“党群连心户”这一桥梁纽带作用,全县组建了参政议政、村务监督、综合治理、社会事务等各类党小组452个,发现并纠正村务、党务、财务方面的不规范问题356个,协助解决遗留问题1892个,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000多起。

   (二)大力实施“321”结对帮扶,培养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意识。政策靠基层落实,工作靠基层推进,经验靠基层创造,对基层心里有“底”,才能一抓到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增强公信力,切实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开展“321”结对帮扶,全县1.2万多名机关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建立完善全县机关干部联系普通户、困难户等制度。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3户,乡科级领导2户,一般干部1户。广大机关干部换下西装,穿上便服,深入农村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忧,带着真情感受基层冷暖,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目前全县1.2万多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2万多户42453人,落实帮扶资金1920万元。

  (三)全面实施“领导帮乡、部门挂村、支部结对”帮扶,形成结对帮扶长效机制。采取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重点突破、逐一攻坚,逐步消化薄弱村。通过“领导帮乡、部门挂村、支部结对”,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了解基层呼声,强化服务理念等。通过部门挂村、支部结对,帮助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帮助开辟门路、促进发展;帮助打好坚实基础、改善条件;帮助搞好培训、提高素质;帮助抓好班子建设、健全组织。全县108个机关单位与284个村(社区)结对,284个机关支部与284个村(社区)支部结对。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852个,争取道路修建、产业发展等项目共计774个,帮助改善农村办公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800余万元。2016年上半年,县直机关单位通过结对帮扶,帮助乡镇争取项目230多个,争取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

通过“党群连心户”结对帮扶、“321”结对帮扶和“领导帮乡、部门挂村、支部结对”帮扶,形成“三合一”的结对帮扶模式,从而实现了“一竿子插到底”,真正做到了“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干部常在农户家中走,常在群众身边转,真正与村支两委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和基层、群众拧在一起、打成一片。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可以归纳为“两难两弱”现象。一是资源整合难。尽管我们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平台,但是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覆盖面还比较小,资源整合不够,信息共享难,标准统一难,流程规范难,难于较好地把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组织机构融入到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民生问题上,造成服务资源浪费。二是发挥作用难。少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被动应付或相互推诿。部分干部工作流于形式,在为群众解决实质性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上的力度还不够,存在搞花架子走过场的现象。三是服务功能弱。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不够广,服务功能单一,往往是单向的填充式服务,缺乏互动式服务,与群众对服务多层次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服务机制弱。当下,建立的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工作环节衔接不够,激励机制少,考核机制不活,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够。

     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

    ——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从民意调查中了解到,在服务对象心中“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意识” 越来越淡薄、“干部不够深入基层和群众”、“蜻蜓点水”的现象比较突出,存在对困难群众漠不关心等现象。由此可见,我们部分干部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主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有的干部虽然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是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还不到位,一些包村联户工作成了形式,到包村联户点时间少,办实事少,往往是只停留在“送钱、送物”,而引导群众从根本上脱贫,帮助基层和群众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力度还不够。

    ——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途径和形式比较单一。调研发现,部分干部认为,联系基层就是下基层,服务群众就是送钱送物。一些干部把下基层作为联系基层唯一方式。部分机关干部对群众的需求没有足够了解,没有及时根据形势变化对部门工作职能和服务职责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创新,致使服务途径和服务方式明显滞后于群众的客观需要,群众提出的新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群众不满意。

    ——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通。现在,领导干部也“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是被动地“深入”,是被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安排的深入,而不是主动地“深入”,因此也就不可能直接深入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是领导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而是群众回答领导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是想见领导的群众却见不到领导,被安排见到领导的群众讲的又往往是套话、官话,听不到群众掏“心窝子”的话,造成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通。

    ——激励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影响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合符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明确,没有详细的考核目标。一些干部不知道怎样去联系和服务群众,对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是有目标,也有承诺,但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没有兑现承诺的缺少惩罚,对联系服务效果明显的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

    四、对策与建议

   ()强化民本理念,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树立党员干部自觉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理念,必须抓好提高干部思想教育这一核心。一是强化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集中性和经常性地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的工作当“家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爱心,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引导干部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学会换位思考,从事关民生的小事入手,出实招、干实事;教育引导干部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全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二是深入开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大讨论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引导广大干部围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思考,广泛交流讨论,从根本上解决党群、干群血肉关系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解决“从群众中来”的问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力量源泉;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争做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干部。通过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到真心把群众当亲人,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对人民群众心怀深厚感情,处处为群众着想,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实效。着力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拓展服务平台,在县、乡、村、组四级服务平台基础上,把服务角触再延伸到户,形成县、乡、村、组、户五级服务平台,使服务内容更具体化,更具有实效性。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引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改进作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树立形象,从“走近”到“走进”,从“知民”到“支民”。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保稳定、保民生等形式,让机关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与群众结亲、交朋友、解民困,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服务。

   (二)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党群干群互动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搭建好党群干群“连心桥”。一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大力扶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推广“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党建促发展模式,形成“先富带后富、大户带散户、先进户带落后户”的格局。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组服务平台,并把服务平台逐步延伸到户、到企业、到园区。同时,建好网络问政服务平台,实现网络问政与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推行热线上门服务,公示乡镇党政办公室以及各部门的办公电话,方便群众遇上急事、难事可及时拨打求助电话,一接到求助和反映的信息,就及时派人上门解决。三是整合资源,多渠道服务。积极发挥各类社团、专业合作社、协会、公益机构和社会救助机构等在服务群众中的作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提供智力帮扶、技能帮扶以及社会救助等,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体现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

  (三)畅通信息渠道,密切党群干群鱼水关系。要建立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直通渠道,加强经常性互动交流,消除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一是扩大联系规模。积极推进“321”结对帮扶模式,建立完善领导帮乡、部门挂村、支部结对、机关干部驻村、机关干部结对联户等制度,使每一名干部都参与到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中,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得到机关部门、干部的直接联系服务。二是改进联系方式。坚持干部公开接访、建立联系点、列席基层重大会议。并建立健全“党群连心户”列席村“两委”重大决定决议,构建干部“下访”与群众“上访”相结合的“双向互通”机制,全面真实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同时推行民情联系卡制度,机关干部向结对帮扶对象发放结对帮扶联系卡,驻村干部向驻村群众发放驻村联系卡,党群连心户向联系户发放党群连心卡。三是加强互动渠道。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群众议事会制度,把重大决定决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给广大群众自己决议、自己定,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话有地方讲有人听、怨有地方诉有人管、难有地方解,形成经常性、互动式沟通联系机制。

   (四)健全考评机制,确保联系服务落到实处。通过制定工作规定和考核标准,对每个组织和个人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与单位及个人的考核任用挂钩。一是完善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责任目标。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机关单位和干部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的责任制,细化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责任目标,将责任目标量化、细化,并建立台账,强化监督,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责任目标落实。二是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干部考察工作,建立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全方位的干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干部对照评议意见及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反思并加以认真整改。三是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激励机制。根据考评结果,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对在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列入提拔使用对象,并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典型要加大宣传推广,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对没有完成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工作责任目标任务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没有完任务的干部,不能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等次;同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因联系不力、服务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影响的,视其情况严格问责。

上一篇:全州县委组织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月”活动

下一篇:全州县反映村级党校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

技术支持:桂林微欣信息